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研究結果2


  輪子的原理在減少地面的摩擦力。摩擦力有靜磨擦(static friction)與動磨擦(slide friction)兩種。磨擦力的大小與移動物體的重量、地面凹凸有關,在粗糙的表面要移動愈重的物體,所要花的推動力量就愈大,這是靜摩擦力大的緣故。但是物體在移動時,摩擦阻力就減小。輪子的功能,在使物體容易移動,尤其在下坡時,輪子受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響,會愈轉愈快。此時,人將東西放在輪子上推起來就會很省力。在古文明裡,就有獨輪推車的使用。

車子的產生

  將獨輪改為雙輪是機械科技的一大進步。獨輪的缺點是輪子的重心不穩,側方向的力量會使輪子歪斜傾倒。而且輪子在轉動時,輪子下方比上方承受的重量大,重量的不均會使輪子左右偏轉,扭來扭去。改善的方法就是在輪內加上輪轂,將輪子下方的承受力量藉由輪轂傳給上方,保持輪子的穩定度。更好的改善方法就是使用平行雙輪,雙輪之間有一軸相接,共同承受側向推力。雙輪再用馬、牛來拖,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馬車與牛車。中國文字裡的「車」字,即為兩輪之間有一承載物,並以一軸貫穿。

  「車」的製造,也給人類帶來戰爭的利器,馬車是古代最常用的戰車。在考古學上,中東、埃及的挖出陶瓷器上,常刻劃有人駕著雙輪馬車的戰爭圖,中國古代的詩經小雅篇,也寫有「我車既攻,我馬既同」。


文章引自(網路)

研究結果1


  人類歷史長達數萬年,輪子發明至今也僅僅六千載光陰,不可否認的輪子可說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發明之一。我覺得或許輪子的發明跟原始民族對於空中的日月崇拜有關係,古代的人一定認為球體擁有最完美的外型。輪子有可能就是新石器時代的人們製作器具時模仿月亮和太陽時的產物,然後偶然的發現製成的圓形狀物體在掉落地上後可以轉動並保持形狀不變,因此開始了輪子的發明史。

  說到它的歷史上的起源,要追溯到西元前3500年,輪子的起源地--美索不達米亞,即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陸地。

  一開始輪子為雙輪使用,等到發展很久之後才有了四輪的產生。第一次的使用是在雙輪運貨馬車上來運輸笨重貨物,也就是還是有結合了獸力的幫忙,尚未完全獨立於前有的方式。此外,也有用在雙輪馬拉戰車上,成爲人們印象中電影場景,如「特洛依木馬屠城記」中英雄們所喜愛的軍用運輸工具。而在中國的歷史中,事實上使用四輪馬車的次數並不多,仔細探究其原因不難發現,一方面是因為四輪馬車與二輪馬車相比,還要多設計一個難度很大的轉向裝置;另一方面,馬斯在中國是稀缺的資源,所以不是那麼適用。之後,則室友聰明的人想到了人類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或是機器的力量去取代以獸力為主力的運輸方式了。不過這都是在輪子的製作技術已到爐火純青的前提之下進行的。




文章引自(網路)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研究目標

1.輪子的由來
2.輪子的用處
3.世界上最大的輪子
4.世界上最小的輪子
5.輪子的造型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研究動機

因為每次媽媽接我回家時,我都對車子下的輪子很好奇,所以便想到可以成為這一次的明水研究。